《粮食储藏》2025年第2期导读

分享

1.李丽, 蔡旭, 胡英浩, 等 . 近红外光谱结合机器学习在粮油安全检测中的应用进展 [J]. 粮食储藏, 2025, 54 (2): 9


摘要: 探讨了近红外光谱 (NIRS) 技术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在粮油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进展。随着全球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确保粮油安全成为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检测方法因耗时长、成本高及环境污染等问题难以满足现实需求。NIRS 以其快速、准确、非破坏性的特点为粮油检测提供了新途径,并通过与机器学习的融合进一步增强了数据分析能力。总结了该组合技术在粮油掺假鉴别、农药残留和真菌毒素检测中的应用实例,展示了其高效性和准确性。研究指出,尽管 NIRS 与机器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已取得显著成果,但样本普适性、模型泛化能力以及实际应用场景中的鲁棒性等挑战仍然存在。未来的研究需要扩大样本多样性,优化预处理技术和特征选择方法,加强成本效益分析, 并考虑环境因素对检测效果的影响,以促进这一技术在粮油产业中的广泛应用。 


2.范运乾, 刘晓莉, 夏赟泽, 等 . 大米品质指标对米线品质的影响研究 [J]. 粮食储藏,2025, 54 (2): 10 ~ 17 + 26


摘要: 以 36 个不同用途的大米样品为材料,通过描述性统计、聚类分析、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研究其理化性质与米线品质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米线用大米品质指标模型,确定了米线用大米品质指标及范围,将直链淀粉含量、垩白度和食味值定为米线用大米的等级指标,一级直链淀粉含量≥26. 0%,垩白度≥25%,食味值 50 ~ 59;二级直链淀粉含量≥22. 0% ,垩白度 15% ~ 25%,食味值 60 ~ 69;三级直链淀粉含量 15. 0% ~ 22. 0% ,12. 5% ≤垩白度≤15% , 食味值 70 ~ 79。通过建立科学的原料选用标准,确保米线产品质量的稳定性。 


3.佘竹忻, 龚志刚, 盛宗国, 等 . 籼稻加工精度的近红外特征光谱提取及校正模型的构建 [J]. 粮食储藏, 2025, 54 (2): 18 ~ 26


摘要: 为优化大米加工精度检测方法并推动智能化生产,基于近红外光谱技术构建籼米加工精度快速检测模型,揭示碾减率与加工品质的关联规律。通过梯度碾磨实验,分析碾减率与加工时间的关系及其对大米外观品质的影响。实验采集不同碾减率样本的近红外光谱数据,对比 Savitzky - Golay 平滑、多元散射校正 (MSC)、标准正态变量变换 (SNV) 及归一化等多种预处理方法对模型性能的影响,并引入竞争性自适应重加权采样 (CARS) 筛选特征波长,建立偏最小二乘 (PLS) 回归模型。结果表明,碾减率与碾米时间呈显著相关性,且当碾减率达 20% ~ 25% 时,大米外观品质与碎米率趋于稳定。经 CARS 筛选后特征波长数由全光谱降至 40 个,结合最佳 MSC 预处理,构建的 CARS - PLS 模型预测性能显著优于传统全光谱模型。本研究为大米加工智能化与在线质量控制提供了高效无损检测方案,可支撑碾磨工艺优化及整精米率精准调控。


4.李丽, 邬游凯, 夏文宇, 等 . 纳豆芽孢杆菌接种时间对豆渣酱发酵品质的影响研究 [J]. 粮食储藏, 2025, 54 (2): 27 32


摘要: 以豆渣为原料,在甜面酱工艺基础上接种从纳豆中分离出的发酵性能优良的菌株纳豆芽抱杆菌,比较不同接种和冷藏时间 (1 d、5 d、10 d) 对豆渣酱品质的影响并监测了冷藏期间其理化指标的变化。通过单因素实验,发现第 1 d 接种的豆渣酱在感官评分、 总酸、氨基酸态氮、铵盐及还原糖等方面表现最好。随着发酵进行,感官评价等指标呈下降趋势。冷藏会导致豆渣酱感官变差,水分含量稍增,总酸含量增加,氨基酸态氮、铵盐、还原糖含量降低。本实验研究可为生产实践提供理论指导。


5.李丽, 陈伟, 李强, 等 . 米曲霉发酵制作卤豆干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J]. 粮食储藏, 2025, 54 (2): 33 ~ 38 + 80


摘要: 将米曲霉发酵技术引入卤制豆干生产工艺中。采用单因素、多因素实验探究不同温度、发酵时间及菌悬液稀释倍数情况下卤豆干的最佳发酵条件,并对卤豆干的感官及蛋白酶活性作初步鉴定。结果表明:卤豆干适宜的发酵条件范围:温度 25℃ ~ 30℃ 、时间 60 h ~ 84 h、菌悬液稀释 10 ~ 15 倍;在此基础上进行正交实验,确定了合适的豆干发酵工艺:时间 72 h、温度 30℃ 、菌悬液 10 倍,此时蛋白酶活力为 275 U/g,感官评分为 89 分。结论表明,温度对蛋白酶活力的影响最大,其次是米曲霉的菌液稀释倍数,发酵时间对蛋白酶活力影响较小。


6.周阳子, 陈伟, 陈楠林, 等 . 响应面法优化甘薯叶 SOD 的提取工艺 [J]. 粮食储藏, 2025,54 (2): 39 ~ 45


摘要: 为从甘薯叶中获取更多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先运用氮蓝四唑 (NBT) 光化还原法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借助单因素实验,明确不同打浆时间、液固比及 pH 对提取的影响,进而得出甘薯叶 SOD提取的较优范围。随后,利用 Box - Behnken 中心组合设计,开展三因素三水平的响应曲面试验。甘薯叶中 SOD 提取的单因素实验表明,液固比、打浆时间的影响较大,其它因素影响较小。采用 Design - Expert软件的中心组合设计方法设计响应面实验,建立了数学模型,得到了最优的提取工艺条件为打浆时间 2. 4min、液固比 3. 6∶1、pH8. 0,在此条件下,SOD 的活性为 332. 64 U/g 鲜重,与模型预测值 350.24 U/g 鲜重的比较误差为 5.03% 。由此可见,从甘薯叶中提取的 SOD 活性高于从宣木瓜、芒果、小豆叶等部分果蔬类农产品,且由于价格更加优势,在提取 SOD 工艺上有着较好的利用优势。


7.秦宁, 张美玲, 权子昊, 等 . 稻谷增湿调质过程中品质变化规律的研究 [J]. 粮食储藏,2025, 54 (2): 46 ~ 50


摘要: 为了探讨增湿条件下储藏稻谷品质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别在温度为 20℃ 、25℃ 、30℃ 和35℃以及相对湿度为 85% 的储藏环境下对稻谷进行增湿调质试验,并对稻谷的水分含量、脂肪酸值、爆腰率、粘度等指标进行跟踪测定。结果显示:在 4 个储藏温度下,整稻、砻糠、糙米、米糠和精米的水分含量分别在第 3 d ~ 4 d、第 2 d、第 3 d ~ 5 d、第 3 d ~ 4 d 及第 4 d ~ 5 d 达到最大值;第 3 d 时整稻水分含量为 16. 14% (20℃ )、14. 82% (25℃ )、14. 72% (30℃ )、14. 92% (35℃ );稻谷的爆腰率在储藏过程中有所增加;脂肪酸值起初增加,而后持续降低;稻谷的峰值粘度、最终粘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


8.陈月银, 黄东阳, 何梦婷, 等 . 6 种优质稻谷在准低温储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规律研究 [J]. 粮食储藏, 2025, 54 (2): 51 ~ 57


摘要: 为明确不同优质稻谷在准低温储藏条件下的品质变化规律,测定了 6 种优质稻品种在准低温储藏一年内的出糙率、整精米率、不完善粒含量、黄粒米含量、水分含量、脂肪酸值、食味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及发芽率,分析了易劣变品种食味值与各指标间的相关性。通过相关性分析,黄粒米含量、脂肪酸值以及水分含量是影响南晶香占食味品质的关键指标;而不完善粒含量、黄粒米含量、脂肪酸值、水分含量和直链淀粉含量是影响象竹香丝苗食味品质的关键指标。结果表明,19 香丝苗、昌优八号、雪香丝苗和香雪丝苗的品质变化规律幅度较小,耐储性能好;而象竹香丝苗和南晶香占各项指标较其它品种劣变速度较快。


9.祁正亚, 邱光平, 周连妹, 等 . 大米堆充氮气调工艺研究 [J]. 粮食储藏, 2025, 54 (2):58 ~ 61 


摘要: 大米气调具有较好的防治害虫和品质保鲜效果,但大米气调工艺是困扰大米气调应用的主要难点。为解决充氮不均衡, 充氮效率低等问题,对大米充氮气调工艺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本试验气调工艺方法,不仅实现多个大米堆同时快速充氮,且氮气浓度均衡, 充氮后氮气保持时间长,为气调储粮在大米粮堆的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10.郑焱诚, 屈登辉, 齐颖, 等 . 储粮立体监测体系发展需求分析及展望 [J]. 粮食储藏,2025, 54 (2): 62 ~ 67


摘要: 通过对粮仓维护结构内部生态因子和外部环境的有效监测以及自动分析预警,有效杜绝或减少危害情况发生,有力地保障粮食在出入仓及静态储藏阶段的安全稳定。本文全面分析了储粮立体监测体系的发展需求和存在问题,提出了下一步发展方向,包括建立监测装备检定校准测试体系、研制自主可控监测技术装备、搭建立体全息观测网、构建业务化精准检测系统以及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力度。这些方向为确保粮食储存安全,推动粮食仓储现代化和数字化转型提供参考。


11.徐宗季, 钟建军, 严彪, 等 . 高大平房仓 S - 烯虫酯对小麦防护效果研究 [J]. 粮食储藏,2025, 54 (2): 68 ~ 72


摘要: 在储存小麦的试验仓中,进行为期 40 周的试验,研究 S - 烯虫酯对粮堆中害虫的控制效果以及采用混粮法研究 S - 烯虫酯对锈赤扁谷盗、谷蠹、玉米象子代种群的控制效果。研究结果表明, 长期使用 S - 烯虫酯可以有效减少粮堆中害虫的发生。当 S - 烯虫酯药剂浓度为 5 ppm 时,无论采用陷阱法或是扦样器取样法,小麦储藏至第 20 周后,粮堆中均未发现储粮害虫。S - 烯虫酯也可有效控制锈赤扁谷盗、谷蠹子代成虫数量,但对玉米象种群控制效果较差。本研究结果可为利用 S - 烯虫酯在高大平房仓进行防治害虫提供参考。


12.刘付英, 杨瑾, 杨水艳, 等 . 比较 5 种方法测定大豆油中 BHA、 BHT、 TBHQ 的效果 [J].粮食储藏, 2025, 54 (2): 73 ~ 80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别测定大豆油中 BHA、BHT、TBHQ 的含量,从处理成本、净化效果、提取回收率、定量限和准确性等方面考察 5 种不同方法的提取效果。分别采用有机溶剂直接提取、凝胶渗透色谱法对样品前处理,用气相色谱测定大豆油中的 BHA、BHT、TBHQ 含量,结果表明,在1. 0 μg / mL ~ 200. 0 μg / mL 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2) 均不低于 0. 9995,3 种抗氧化剂的加标回收率在 73. 03% ~ 96. 06% ,方法检出限在 0. 5 mg / kg ~ 1. 6 mg / kg,RSD 在 1. 52% ~ 4. 16% 。另外,分别采用 C18固相萃取法、有机溶剂直接提取、QuEChERS 法对样品处理后通过高效液相色谱测定大豆油中的 BHA、BHT、TBHQ 含量,结果表明,在 2. 0 μg / mL ~ 120. 0 μg / mL 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 (R2) 均不低于 0. 9996,3 种抗氧化剂的加标回收率在 85. 82% ~ 97. 93% ,方法检出限在 0. 3 mg / kg ~ 2. 5 mg / kg,RSD 在 1. 71% ~ 2. 85% 。5 种不同方法各有优势,均能满足实验要求,在检测分析中,可根据不同需要选择前处理方法和测定方法。


13.王丽, 马浩然, 徐擎宇, 等 . 深层粮堆自动下管设备的设计与试验 [J]. 粮食储藏, 2025,54 (2): 81 ~ 86 


摘要: 针对传统仓内扦样设备耗时耗力、空间占用大等弊端,设计了一种便携式、可移动的深层粮堆自动下管设备。简述了当前仓内扦样设备研究现状,提出深层粮堆自动下管设备设计思路与总体解决方案。阐述基座系统、升降机构、旋转机构等主要结构的设计方法,并使用样机在筒式仓粮堆进行试验。测试结果表明,深层粮堆自动下管设备能够实现 25 m 以上粮堆的深层扦样,实现了仓内扦样的自动化,降低了人工劳动强度,提高了扦样效率,为粮食扦样过程提供了有效技术支持。


14.汤届鑫, 曾小林 . 从形成、内涵、价值三重维度看习近平关于国家粮食安全论述 [J]. 粮食储藏, 2025, 54 (2): 87 ~ 94


摘要: 粮食安全关乎国计民生,习近平总书记对此高度重视,并围绕国家粮食安全问题发表了一系列渊源深厚、内涵丰富、价值精深的重要论述。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家粮食安全重要论述内容丰富、思想深邃、见解独到,极富针对性和指向性,从耕地保护、技术运用、党政同责、节粮爱粮等多方面为保障中国粮食安全指明了前进方向与奋斗目标,是中国式现代化理论的粮食安全篇,为解决新时代国家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科学指引,为牢牢端好中国饭碗提供了根本遵循,为世界粮食安全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