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储藏》2025年第3期导读

分享

1.王殿轩;雷雨昊;赵超等 大黑粉盗在小麦、玉米和稻谷中的存活与发育研究【J】.粮食储藏.2025.54.(3)1~9

 

摘要:近期大黑粉盗在我国分布区系呈扩大趋势。研究大黑粉盗在主要储存谷物中的存活和生长发育规律,有助于掌握其生物学特性从而实现科学防治。分别在27℃、 30℃和33℃温度下,测定大黑粉盗分别取食玉米、小麦和稻谷后从卵发育至成虫羽化过程中的各虫态虫龄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摄制其相应虫态的超景深图片16张。经观察发现:大黑粉盗在玉米、小麦和稻谷中均可经过卵期、 12个幼虫龄期、预蛹、蛹羽化为成虫,在27℃、 30℃和33℃时其发育至产卵前期的一个世代中的存活率,在玉米、小麦及稻谷中分别为71%、 75%和79%; 68%、 71%和75%; 67%、 71%和73%。在相应谷物和不同温度下其发育历分别为98 d、 87 d和75 d; 137 d、 128 d和111 d; 149 d、 136 d和120 d。温度升高导致其在不同谷物的存活率增加、发育历期缩短。三种谷物相比,玉米最适宜大黑粉盗的生存和发育,小麦次之,稻谷较不适宜存活和发育。

 

2.曾芳芳;肖慧惠;王殿轩等 长角扁谷盗在小麦、玉米、糙米中的生长发育比较研究【J】.粮食储藏.2025.54.(3)10~16

 

摘要:明确长角扁谷盗在不同储粮环境中的发生规律是对其进行预测预报及制定防治策略的重要前提。本文研究了在24℃、 28℃和32℃温度下长角扁谷盗非成熟虫态卵、幼虫和蛹在全麦粉、玉米粉和糙米粉中的存活率和发育历期,利用最小二乘法计算各阶段的发育起点温度和有效积温,并构建温度与发育速率的预测模型。研究结果表明:24℃和28℃时,在糙米粉中发育的蛹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在其他两种食料中发育的蛹存活率。在32℃条件下取食全麦粉的长角扁谷盗卵、幼虫和蛹发育最好,取食玉米粉次之,最后是糙米粉,非成熟虫态的最短总发育历期分别为(33.70±0.23) d、(36.89±0.22) d和(40.05±0.31) d。取食不同食料的非成熟虫态各阶段的有效积温与发育起点温度无显著差异,且在24℃~32℃范围内长角扁谷盗发育速率与温度关系的预测模型符合线性回归方程。

 

3.许安君;杨志鹏;嵇聪等 温度、相对湿度对三种蛀食性害虫成虫数量动态增长的影响和模型预测【J】.粮食储藏.2025.54.(3)17~25

 

摘要:通过分析温度、相对湿度对谷蠹、米象和玉米象成虫数量动态增长的影响,发现在食物充足的条件下,温度是影响三类储粮害虫成虫数量动态增长的关键环境因子,其中在30℃时,玉米象成虫数量动态增长速度最快,米象次之,谷蠹最慢;在34℃时,谷蠹成虫数量动态增长速度最快,其次是玉米象,米象最慢,并且在不同温度下,三种储量害虫的最佳生长发育相对湿度均为75%。谷蠹在34℃和75%相对湿度组合下成虫数量动态增长增速最快;米象与玉米象则表现出对低温的适应性优势,在30℃和75%相对湿度下成虫数量动态增长增速分别达到峰值,而34℃和55%相对湿度组合使其发育速度变慢。通过回归方程解析害虫成虫数量动态增长趋势,为阐明储粮害虫生长发育规律、预测虫害发生趋势及制定防治策略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撑,揭示了三类害虫对仓储环境因子的差异化适应机制,为精准预测虫害发生阈值和制定靶向防控策略提供参考。

 

4.郭超;田枚;何梦婷等 麦蛾茧蜂在楼房仓空间的扩散与寄生效果研究【J】.粮食储藏.2025.54.(3)26~30

 

摘要:为评价利用麦蛾茧蜂防控空间中仓储蛾类害虫的扩散分布和防控效果,在长54 m、宽32 m、包装粮粮堆高3.5 m的楼房仓内,利用地质统计学等高线绘图技术构建麦蛾茧蜂防治害虫扩散分布及效果评价方法。利用储备粮冬季通风制造具有一定风速的上升气流环境,释放1000头麦蛾茧蜂,研究了开放环境下麦蛾茧蜂扩散分布及寄生效果。结果表明,麦蛾茧蜂能够有效控制粮堆空间的粉斑螟幼虫,其控制粉斑螟的范围随释放时间的增加而逐渐扩散增大。释放麦蛾茧蜂后,随着监测时间的延长,各监测点监测到麦蛾茧蜂数量逐渐增加,但在监测点停留的比例逐渐降低。在开放性复杂空间中,利用麦蛾茧蜂防治蛾类害虫时, 1 d麦蛾茧蜂可扩散至试验场所整个空间, 3 d内麦蛾茧蜂防控粉斑螟的寄生率可达到98.9%。释放麦蛾茧蜂后存在麦蛾茧蜂向外扩散的现象,但空间内麦蛾茧蜂防控粉斑螟的寄生率逐渐增加。同时,释放环境中气流的分布对麦蛾茧蜂的停留分布影响较大,麦蛾茧蜂在0.06 m/s至0.11 m/s上升气流区停留数量较多,而在0.11 m/s以上的上升气流区停留数量较少。

 

5.王臣;李丹丹;朱延光等 稻谷密闭储藏环境中赤拟谷盗与CO2体积分数变化关系研究【J】.粮食储藏.2025.54.(3)31~40

 

摘要:粮堆作为一种动态的微生态系统,其内部CO2气体的扩散效率较高,且与粮堆内虫霉发生紧密关联,这使得基于CO2早期监测的预警技术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以不同水分含量的稻谷为对象,在感染不同虫口密度赤拟谷盗条件下,探讨了不同储藏温度对环境中CO2体积分数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在受粮食自身呼吸、害虫活动及微生物代谢等多因素作用下,密闭环境中CO2体积分数呈“S”型变化;在相同储藏温度下,随着稻谷水分含量的增加,其对CO2体积分数变化的影响逐渐显著,而虫口密度的影响相对减弱。本研究不仅丰富了利用CO2体积分数早期监测预警粮堆虫霉发生机制的基础数据,同时为构建基于多参数、多功能的粮情测控系统提供了理论和实践依据。

 

6.彭明文;黄鹏;李沅昊等 平房仓应用辐射制冷膜隔热效果探析【J】.粮食储藏.2025.54.(3)41~48

 

摘要:低温储粮技术对仓房保温隔热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仓房隔热条件的优劣直接影响低温储粮效果。选择辐射制冷膜对平房仓屋面、管道、仓门、窗户进行隔热改造,分析辐射制冷膜隔热效果。结果表明:试验仓仓盖外表面温度白天和夜晚分别比对照仓低18.5℃、2.1℃;试验仓窗户、仓门及熏蒸管等设施外表面温度白天和夜间分别比对照仓低4.9℃、4.5℃、8.2℃和0.4℃、0.3℃、0.5℃。试验仓仓温较对照仓平均低7.6℃,辐射制冷膜隔热效果良好。但是辐射制冷膜的自洁性较差,初代产品耐候性差。

 

7.饶克军;吴兴文;李翊玮等 低气密性平房仓中真空回转保湿氮气气调实仓应用【J】.粮食储藏.2025.54.(3)49~56

 

摘要:真空回转保湿制氮技术是在常压条件下,采用真空分离制氮与环流保湿制氮技术工艺,适用于气密性较低仓房的绿色氮气气调储粮。在正压335 Pa半衰期38 s平房仓中,采用真空回转保湿氮气气调技术储藏小麦。结果表明,真空回转保湿制氮设备的输出压力25 k Pa以下,设备运行保湿氮气最大流量可达380 m3/h以上,设备输出保湿氮气最大浓度可达99.8%以上,设备运行噪音小于75 dB,粮堆充氮全周期能耗为1.95 kW·h/t(其中,降氧期氧含量至2%以下的能耗为0.31 k W·h/t)。系统设备无压力容器,具有低噪音、高效率、低能耗的特点,本研究结果可为储粮常压氮气气调新工艺技术应用提供参考。

 

8.刘旭光;黄继明;王付友等 高分子气膜囤物理特性及安全储粮技术研究【J】.粮食储藏.2025.54.(3)57~61

 

摘要:通过对一种新型高分子气膜囤的物理特性及不同条件下安全储粮技术分析,研究气膜囤储藏小麦的适用性和安全性。试验证明:融入1.5%比例辣椒素的高分子气膜囤能有效预防SD大白鼠和蛀食性储粮害虫破坏,其气密性能正压测试(500 Pa→250 Pa)达90 min以上,真空负压(-65 kPa以上)可维持25 d以上,密闭状态下装粮浸水24 h无渗漏,堆码、碰撞试验均未发生破损。在不同装粮气膜囤内充入45%、55%、60%、75%浓度的二氧化碳,杀死粮堆内储粮害虫用时分别为13 d、11 d、10 d、6 d,4种浓度分别连续储藏60 d,相比集装箱内常规储存的小麦培养后无毛霉,黄曲霉也明显低于常规样品,脂肪酸值、降落数值、面筋含量等无明显差异,过氧化氢酶活性略低于常规储存。

 

9.徐卫星;黄坤宇;许冰等 浅圆仓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试验【J】.粮食储藏.2025.54.(3)62~65

 

摘要:当前,国内对浅圆仓采用二氧化碳气调技术研究较少,尤其是对地台下沉、仓房气密性较差的浅圆仓研究更少。本试验对气密性较差浅圆仓进行气密性改造后,采取下充上排的工艺充入二氧化碳,持续监测仓内不同位置二氧化碳浓度变化情况,并评价了储粮害虫防治效果。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气调储粮技术在浅圆仓使用具有独特的优势,不仅杀虫效果好,而且节能高效,应用前景广泛。

 

10.韩立新;王均骞;申志成等 光纤传感测温技术在粮食行业皮带输送系统温度监测领域的应用【J】.粮食储藏.2025.54.(3)66~69

 

摘要: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基于拉曼散射的原理对温度进行实时监测,具备无源本征安全、监测距离长、温度精度高、定位精准、安装方便等优势。本文针对粮食行业创新应用皮带输送系统,并提出了分布式光纤测温实施方案。运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可对粮食仓储中皮带输送设备温度实时监测,提高皮带输送机的运行效率和可靠性,并能预防皮带燃烧或火灾的发生,大大降低了人工巡检的弊端,提升了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11.彭洪恩;唐婉玲;淡洁等 氮气气调储藏对皮大麦品质影响的研究【J】.粮食储藏.2025.54.(3)70~74

 

摘要:通过对比不同仓型的皮大麦常规储藏与气调储藏的品质指标变化量,分析气调储藏对皮大麦品质影响,且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显著差异性分析,结果表明,气调能一定程度抑制皮大麦的发芽,其中立筒仓和星仓影响显著。气调对皮大麦千粒重、脂肪酸值干基和直链淀粉湿基基本不影响。气调对皮大麦水分和蛋白湿基稍有影响,但单仓、不同仓型和整体上均影响不显著,其中水分含量比常规储藏下降得多,而蛋白湿基含量比常规储藏下降得少。常规储藏淀粉干基含量呈现上升趋势,而气调储藏呈现下降趋势,气调对浅圆仓皮大麦淀粉干基含量影响非常显著,立筒仓和星仓极显著,且整体上是极显著的。

 

12.卢献礼;郭颖;刘付英等 玉米收储过程中真菌毒素联合消减技术研究及效果评价【J】.粮食储藏.2025.54.(3)75~81

 

摘要:为探索玉米籽粒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控治效果,通过溜筛降低破碎粒和杂质、色选机去除生霉粒、中试小粮仓臭氧降解研究其对玉米籽粒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的消减效果,并进行实仓试验验证臭氧对降解玉米籽粒赤霉烯酮的效果。结果表明,利用溜筛去除破碎粒杂质,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降低率分别为12.0%、19.2%;色选机去除生霉粒等异色粒,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的降低率分别为20.4%、39.8%;对中试小粮仓进行臭氧处理,呕吐毒素和玉米赤霉烯酮降解率分别为26.5%、40.3%;对实仓玉米样品进行臭氧处理,玉米赤霉烯酮的降解率为57.7%。本研究可为玉米收储中玉米赤霉烯酮和呕吐毒素防治技术提供实践应用路径。

 

13.朱贞映;李婕妤;邱艳等 ICP-MS测定糙米粉中砷、镉、铅前处理方法的改进与探讨【J】.粮食储藏.2025.54.(3)82~86

 

摘要:采用微波消解法和石墨赶酸仪法两种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糙米粉进行前处理,ICP-MS测定其砷、镉和铅含量。结果表明,两种前处理方法的测量结果无显著差异,石墨赶酸仪法结果准确度好,回收率可达95%105%。在砷、镉和铅这三种污染物的测定分析过程中,当不具备使用微波消解前处理法的条件时,可采用石墨赶酸仪法替代微波消解法进行样品前处理,该方法准确度高、重复性好、操作过程安全,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14.任娟;赵佳;王文越等 新疆粮食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J.粮食储藏.2025.54.387~91

 

摘要:新疆作为中国西北地区的重要农业区,近年来在粮食产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建立适应自治区粮情的现代粮食产业体系,从新疆粮食产业的发展现状出发,就自治区目前粮食安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15.郑理芳;刘玲;庄芸蕾等 粮食承储企业面对食品安全指标管控现状的应对思路【J.粮食储藏.2025.54.392~96

 

摘要:当前,粮食质量安全作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确保粮食质量安全成为要持之以恒抓好的重点,其中关键就是要确保入库政府储备粮油食品安全指标符合国家相关要求。分析了粮油中真菌毒素、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等污染来源及其危害。粮食安全面临着承储企业管理人员食品风险意识不强、优质粮源采购困难、食品安全指标检测方法不够完善、入库食品安全指标把关难度大等形势和问题。针对当前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些应对思路和对策,以供参考。